魚油的萃取方式 - TG型、EE型和RTG型,哪一種比較好?

Omega-3為人體中必需脂肪酸,但如何有效且無害地攝取是市面上普遍追求之目標。若從深海魚類攝取,則可能因食物鏈關係,誤食重金屬毒素,造成身體不必要之傷害。因此目前主要有三種魚油萃取方式以供人們食用。魚油的形式和有效成分濃度、身體吸收率、價格都大有關係。由於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不安定的特性,一般的魚油製造必須要把EPA和DHA鍵結在別的化合物上,才能達到安定的目的,常見的型式如下:
魚油萃取型式:TG/EE/rTG
TG(三酸甘油脂)型:是萃取魚的皮下脂肪,稍微精煉去除雜質,仍保持原本的三酸甘油脂型(TG-form),這類魚油的EPA+DHA的濃度約30%,價格普通。

EE(乙酯)型
萃取出魚油後再經分子蒸餾法酯化,將甘油分子以乙醇替換,分離出其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環境毒素,為酯化型魚油(EE-form),EPA+DHA濃度可高到50-70%,價格較高。

rTG型
部分廠商會將EE form之魚油重新酯化成TG form,使高濃度之EPA+DHA能更有效被吸收。EPA+DHA仍可維持50-70%的高濃度,因加工程序多,價格最高。


TG形式是否比EE形式吸收更好?
根據Dyerberg J博士發表之n-3脂肪酸的生物利用度之論文,TG型和EE型之最終吸收率極為相近。EE型或TG型魚油都需要經酵素分解才能吸收;三酸甘油脂型魚油是在腸道內經脂肪分解酵素(Pancreatic Lipase)分解,酯化型是在腸道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s)被分解,所以三酸甘油脂魚油短時間的吸收速度會比較快,酯化型魚油雖然分解速度慢,但是可以長時間持續緩釋轉化(Slow Release)分解,有研究發現酯化型魚油這樣的緩釋特色,可以維持較穩定的Ω-3濃度,反而可能帶來額外的健康效益。而1991年之研究以大量單位服用為主,結果則為TG型和EE型之吸收率相近。一般人食用魚油都是長期補充,所以不管是酯化型或三酸甘油脂型魚油,其人體的最終總吸收率並沒有特別的差異。


TG,EE,RTG何種魚油形式較好?
以低劑量而言,TG型魚油(第一、三類)由於分子結構和人體內三酸甘油脂相同;EE型魚油(第二類)下肚後則須多一道轉化步驟,吸收利用率略低。以成本效益來看,第一類魚油經過最少加工、保留天然型態,價格又最便宜,不妨列為優先選擇。一天吃幾顆,以每天EPA+DHA一克的建議量來計算,濃度低的一天吞3顆,高濃度的產品1顆就夠了。如果須服用較高劑量者,即可參選用濃度較高的魚油,不然光吃膠囊就吃飽了。以高劑量而言,EE型亦有優勢。如上所述,水解EE的過程比TG的過程慢,三酸甘油脂迅速受到腸道中胰脂肪酶的作用。然而,從EE中緩慢,持續地攝取EPA和DHA可能證明是有利的。這些脂肪酸有助於預防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一種方法是通過抑制心肌之金屬離子通道。使用乙酯,從淋巴組織中緩慢釋放吸收的游離脂肪酸意味著更多的這些脂​​肪酸已經被動員並可用於血清中以幫助實現電穩定。因此各種形式都有自身優點及最適利用時機。選擇之建議則看個人, 如果是醫生建議幫身體補充魚油Omega-3,那可以直接選擇EE型的魚油,因為這樣每天只要兩顆到四顆的量就足夠,如果要選擇TG選的魚油,顆數可能要到6顆到8顆才會足夠。如果平時已經有吃深海魚的習慣,只是想要補足身體對Omega-3的需求,那可以直接選擇TG型的魚油膠囊。 


魚油融化(腐蝕)保麗龍正常嗎?
魚油溶解(腐蝕)保麗龍這個試驗自從被提出後就引發一陣服用魚油的疑慮,第一個說法是魚油能溶解保麗龍,所以也有助於排除血管內的血脂。第二項說法是魚油內可能含有有機溶劑,因此能腐蝕保麗龍,若吞服後會損害健康。
針對此問題台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曾提出新聞稿,說明此現象僅會發生在EE(乙酯)型式的魚油上,由於EE型式魚油的極性與保麗龍相同,因此會產生互溶現象而這個互溶現象不會在人體身上發生,因此EE型式魚油並無毒性與安全疑慮,消費者挑選時應注意的是廠牌及產品所提出的純度標示。


北極熊魚油的萃取型式
挪威北極熊兒童魚油 - TG
挪威北極熊三倍濃縮 Omega-3 魚油膠囊 - EE型
挪威北極熊女性專用魚油膠囊 - EE型
挪威北極熊魚油添加磷蝦油膠囊 - EE型
挪威北極熊純淨魚油膠囊 - TG

參考資料: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0638827

https://www.fda.gov.tw/TC/index.aspx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